音频播放器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多媒体保存及国际化推广方式,不断完善,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成为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情感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忆。
五岭环抱,南面面临大海,让广西这个大盆地遗世独立。在古代,这里甚至曾被当做流放的化外之地。而盆地内部,又被无数山脉切割,丘陵山区面积占到了全境面积的三分之二,西部层峦叠嶂,山高水深,东部多丘陵平原。红水河、左右江等众多水系,流经其间,汇成浩浩荡荡的西江,继而滚滚涌向珠三角。北回归线在这里拦腰穿过,湿热多雨,碳酸岩被溶蚀,造就了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艺术奇观,地上峰高低林立,地下河蜿蜒流淌,天坑、溶洞随处点缀。而南部临海区域,一千多公里海岸线、六百多个岛屿,海风阵阵,渔浪吹香,与高山峻岭和喀斯特地貌迥然不同。
山和海,为这里的生命筑起了美丽安宁的家园。桫椤、银杉等世界最古老的植物,在茂密的森林中悄然生长,各类珍稀动物无忧无虑地嬉戏。历史上,这里百越聚集,部落众多,2000年前的崇左地区花山岩画还保留着壮族先民骆越人的生活场景;柳州三江地区的风雨桥、鼓楼讲述着侗族动人的传说;龙胜梯田,层层叠叠,这是壮、瑶等族在“十万大山”的环境里创造出的奇迹。同时,各民族也不断从远方迁移而来。灵渠勾连起湘江和漓江,从荆楚入岭南的道路打通,湖南、江西移民纷纷进入广西;海洋那边的越南京族,在泛海打鱼中飘向广西,从此便在巫头、万尾、山心三个小岛定居下来……不同民族生活在被山或海分割出的不同地域,保留了各自的民俗文化,塑造出丰富多彩的广西。今天,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另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4个其他民族生活于此,大家和衷共济,绽放着绚烂的奇光异彩。
广西素称“歌海”,乐韵馨香。“三月三”赶歌圩,刘三姐的山歌依旧在壮族人之间流传;“月也”节,侗族村寨之间集体出访,古老的大歌依旧在鼓楼里、火塘边飘荡;京族“哈节”, 三天三夜,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各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如天琴、独弦琴、牛腿琴、马骨胡等,也在这音乐的海洋中,各有其鲜明特色。
纵然民俗殊异,我们却很容易听到这歌声中的相同之处。对这里的每一个民族来说,唱歌跳舞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融进生命和血脉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如同吃饭、喝水、交谈,因而迎宾送客、撑船过河、撒网打渔、宴会劝酒、做客别家、海边采珠、恋爱约会、出门赶歌圩、哄娃娃睡觉等等,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被唱成了歌。人早已与这秀美灵动的山水融为一体,立春开花、井水清冽、江水滔滔、虫鸣鸟叫、高山流水,也都被唱成了歌。还有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祖先的教诲和希冀,心中的信仰和力量,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心上人的爱恋,都被唱成了一首首动人的歌。岁月变迁,那些山歌、民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朴素的生活场景依然,真挚深沉的情感也从未改变。
在山和海环抱的摇篮里,歌声似乎永不停歇地从村寨里响起,随淡淡的雾霭飘向崇山峻岭,飘向八桂江河,随咸咸的海风飘向蓝天,诉说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曲目
1 邕宁壮族酒歌
2 阿妈她
3 过桥风吹
4 拜月
5 木棉树下两相依·那海嘹
6 月亮圆圆照鸳鸯
7 采花调
8 高山歌
9 劝哥莫忘妹情意
10 正月立春
11 放雁
12 问月歌
13 日夜相守·长嘹,呦依嘹
14 月光情缘·鸡啼调
15 月亮光光
16 榕江河水浪滔滔
17 本色
18 蝉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