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底烟霞无限意,能不忆江南
——听见江南
小桥流水,青瓦粉墙的人家尽枕河,乌篷船从石拱桥下过,水声与橹声如梦意深缓悠长。总是有雨滴落檐牙,油纸伞、青石巷、草树苔痕、扶疏花木都在水汽里被浸润得发亮,而一日的晴光仿佛总在含碧的茶烟和拢着香气的卖花声中开启。螺髻般的小重山,翠色蓊郁,散落在这河网密布的水乡泽国。江南,这千百年来在无数人唇间心上被摩挲得温润含光的两个字,它不仅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集合,不仅是东南鱼米之乡、天下财赋之地,甚至不仅是在诗文画意、风月无边中营构的灵秀嘉处,它在山水的温养和长久的人文积淀中,仿佛已化身为一个风雅蕴藉的精神象征,一个风景与诗意相交织的意境世界。
它曾是吴越故地连着云梦之泽;是六朝金粉,烟寺晚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花三月与青崖白鹿叫人辞谢公卿,水村山郭里有十年不觉的梦。而落花时节,它为天涯流离人提供重逢处。水软山温、旖旎多情的风光里,无数才子佳人折花寄柳、相思共赋。自南宋以降,它更是成为文人士大夫弦歌诗赋、水墨画卷中游心澄怀、洗却风尘的精神居所。而吴侬软语的清唱、丝竹管弦的清音,如水磨般细腻悠然,又情思曲折,传唱于渔舟、田埂间,回荡在相思明月楼上,也付诸于文人笔底烟霞,成为千年不绝如缕的背景音,也成为当地人性情的一部分。
已知最早的上古短歌《弹歌》仍在江苏地带作为民歌《斫竹歌》流传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越人歌》至今将那深婉优美的情致传诵,而乐府歌辞中那唱不完的“清商曲辞”,吹梦西洲,莲叶田田,子夜四时,斜月绮窗,诉说着一个久远的吴歌传统,织成了早期的诗意江南。而循着古优戏传统,宋人词调与里巷歌谣在南宋初年于浙南地区形成了“南曲”雏形,并在明代诞育出“百戏之祖”昆曲。昆曲在各方面的高度成熟完备,又为后起的各种声腔剧种提供了丰富滋养的土壤。
在这片人文滋养深厚的土地上,从田猎渔歌、村坊小调到里巷歌谣、伶人曲辞,到雅集宴饮时的丝竹管弦之盛,都被择取、汇编进它的音乐脉络谱系中。苏州评弹、扬州小调、昆曲、越剧、舟山渔歌……在今日依旧葆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些朗润、清丽的音乐中,一应民俗、传说、典故和秀雅的江南风光、活泼的生活情景依旧历历可见,而那些自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古曲、小调、弦歌,也仍能在这些民歌与剧曲中寻到形貌与痕迹。
曲目
01. 芦苇青青·望芦苇
02. 秦香莲·唱曲
03. 王樵楼·磨豆腐调
04. 扬州小调·知心客
05. 长生殿·酒楼
06. 牡丹亭·写真
07. 水浒记·活捉
08. 千年编钟之即兴曲
09. 杜十娘·梳妆
10. 秦香莲·迷功名
11. 舟山海鲜小唱
12. 红楼梦·劝黛
13. 五女拜寿·哭别
14. 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家有个小九妹
15. 吟风阁·罢宴
16. 水浒记·情勾
17. 牡丹亭·拾画·千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