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介绍:
如果说巴赫使巴洛克音乐不朽,那么与他同时期的作曲家魏斯则使琉特琴(又名鲁特琴,吉他的前身)音乐至今仍焕发着光彩。曾有乐评家将这两位巴洛克时期的巨匠相提并论,“听一位天才管风琴家(指巴赫)在大键琴上演奏他的幻想曲和赋格,或听魏斯演奏琉特琴,都是至高的享受。”
魏斯(Silvius Leopold Weiss,1686-1750),波兰作曲家,琉特琴演奏家。他一生创作过约六百首琉特琴作品,这些作品留存于欧洲与其它各地,其中1877年在大英博物馆发现有二百三十部作品,另外德国德勒斯登图书馆也有不少他的手稿。
魏斯的生卒年与巴赫一样,但他的创作与演奏都集中于琉特琴,可以说是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琉特琴大师。但正是这样一位出色的音乐家,这样一位在巴洛克时期与亨德尔、拉莫、泰勒曼同样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常常在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中被忽视,甚至很多文献对他的国籍都含混不清,将其称为“德国”琉特琴音乐家,而实际上他出生于波兰的一个琉特琴世家。
乐器简介——Nyckelharpa(尼古赫帕)
Nyckelharpa(尼古赫帕),又称Viola d’amore a chiavi(键盘维奥拉•达莫),瑞典国宝乐器,它是一种有键提琴(keyed fiddle)。通常是4根主弦+十多根共鸣弦,其中主流的是三根旋律主弦+一根定音主弦+12根共鸣弦的配置。共鸣弦使得这种乐器具有类似印度西塔琴的共鸣音效,在演奏单音弦发出嗡嗡声,因此也被称为北欧的西塔琴,具有典型的大教堂式声音。
它不像提琴一样放在肩上拉,而是像吉他,横放在腰间演奏。
Nyckelharpa是瑞典独有的乐器,最早的记录出现在1350年。15世纪时,因为一位巴洛克早期的德国作曲家Praetorius,Nyckelharpa遍布整个欧洲,直到十八世纪时,它一直是瑞典民间庆典最重要的乐器,十八世纪末,它渐渐失去它的风采。到了二十世纪初,能够演奏Nyckelharpa乐手仅约十来人,直到这几年,才渐渐复兴。
如今,只有少数人知道这种具有典型和独特声音的奇妙乐器。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隐藏在其奇异外观背后的有机力量。
艺术家介绍:
Didier François(迪迪埃•弗朗索瓦),Nyckelharpa演奏家、研究专家,雕塑家。1969年4月2日出生于布鲁塞尔,现居住在梅赫伦。Didier任教于意大利Scuola di Musica Popolare di Forlimpopoli和德国Akademie Burg Fürsteneck。经常在欧洲和亚洲举办的音乐节上演奏Nyckelharp,并录制大量的音响音像制品。
Didier的母亲是一位画家,他从小就生活在艺术环境中。他的母亲在家中布置了精美的美术氛围,并邀请所有结识的艺术家来家中做客。然而,Didier在他四岁的时候固执地要求学小提琴。每当他选择接受的艺术教育时,他都会主动选择音乐。不过,美术依旧对Didier有很强的吸引力。随后,Didier在雕塑中同样找到了情感的宣泄方式。从此,雕塑与小提琴产生了一种爱恨交织的关系!
直到今天,这种困境演变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激情。并具有相同的表达方式:
“无论我拉小提琴、制作青铜雕像,还是向我的孩子讲故事。它都是通过不同的媒介表达相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