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钢琴家卡里姆·谢哈塔(Karim Shehata)的第二张Genuin专辑的发行不仅是一个序曲:这是一个作品集,其中的作品相互渗透,序曲和尾声如此流畅衔接,以至于如果没有这段文字介绍,人们很难相信这些作品只是序曲——用来对之后重要的部分作铺垫。年轻但已经成熟的卡里姆·谢哈塔以如此轻松但深入的方式来演奏专辑中的曲目,以至于人们想把他列为伟大的演奏家之一!本张专辑绝对值得推荐。
曲目
1 10 Pieces for Piano, Op. 12No. 7, Prélude
2 Prélude & Fugue in B MinorI. Prélude (After Bach’s BWV 855a)
3 13 Préludes, Op. 32No. 12, Grave
4 Le tombeau de couperin, M. 68I. Prélude
5 24 Préludes, Op. 17 No. 14, Andante maestoso e lugubre
6 , Tempestoso
7 Prélude in F Major
8 9 Préludes, Op. 103No. 3 in G Minor
9 24 Préludes Op. 28No. 8, Molto agitato
10 8 Préludes, H. 181No. 6, Largo
11 12 Préludes, Op. 63No 1, Allegro
12 3 Préludes, Op. 15No. 3, Presto
13 Préludes, Livre 2, L. 123No. 7, La terrasse des audiences du clair de lune
14 Préludes, I/2No. 8, Un reflet dans le vent
15 24 Préludes, Op. 11No. 2, Allegretto in A Minor
作曲家简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氏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以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 Gray)亦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